N新闻资讯News
2022年1月1日,《安徽省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条例》正式施行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04-25 浏览次数:022年1月1日,《安徽省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条例》正式施行,对我省红色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作了全面的规定,尤其突出了见证鄂豫皖苏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伟大斗争的革命旧址、遗址、文物的保护。
金寨县是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的丰富程度在我省名列前茅。近年来,金寨始终做好革命文物挖掘保护、传承弘扬、开发利用工作,将红色基因传承不绝。
举实措保护革命文物
1920年,金寨县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在该县汤家汇镇笔架山农校秘密成立,红色的思想从此在大别山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基。在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先后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绝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有11000多人,占安徽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
“伟大的革命实践给金寨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如何将这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合理开发,是金寨县的工作重点。”金寨县文旅体育局副局长张静辉告诉记者。根据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金寨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67处。共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0处(革命遗址215处),其中,国保3处9个点(革命文物2处8个点),省保10处42个点(革命文物9处35个点)。
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革命文物,2020年,金寨县成立了红色文物管理中心,今年2月17日,金寨更进一步正式成立了金寨县文物局。“因为财力有限,我县很多文物过去处于散、乱、缺少管理保护的状态。从2018年开始,我们加大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力度,如今绝大部分革命文物都得到了保护、利用。”张静辉告诉记者。县文物局的成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金寨县对各乡镇文物保护工作的统一管理能力,将促使各乡镇更加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提高其保护水平。
3月2日,在汤家汇镇,趁着好天气,当地正对革命文物钟氏祠进行维护加固工作。汤家汇镇文物管护员张行炳告诉记者,汤家汇镇曾是鄂豫皖根据地的中心区域,革命遗址遗存丰富,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去年年底,我们在红军街及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建了10处消防站。县文物局成立,必然对我们的工作要求更加规范严格,也让我们基层文物保护员对今后的工作更有信心。”
金寨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革命文物保护工作领导组,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列入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完成了县内3处(9个点)国保、10处(42个点)省保、17处(23个点)市保以及100余处县保单位的维修及环境整治方案,36处革命文物布展方案和13处(51个点)“三防”工程,革命文物传承保护利用规划体系已基本形成。
红色基因涵养红色城
3月1日,在安徽金寨职业学校的体育馆内,一场别开生面的课程正在进行,上百名学生围绕在一块块展板前,聆听金寨县革命博物馆讲解员讲述该县红色历史。讲到动情处,一些学生默默地抹了抹眼角的泪水。
“以前我们对革命历史的宣传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内,近年来,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受到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不息,我们博物馆组织专业讲解员走入校园,平均每个季度都会在校园内进行革命历史宣传,还在省里其他地市的学校进行宣讲。”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馆长倪军说。
为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金寨县还勇于尝试,利用最新的技术让红色文物“云”上展出,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生动、鲜活的红色文物。打开金寨县红色基因库的网站,轻轻滑动屏幕,就可以360°观看金寨革命历史上的建筑、奖章、碑刻、军服等各种展品,细节甚至比在博物馆内观看还要精致。
“我县是中宣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第一期)红色基因库15个试点单位之一。目前已经全面建成了红色基因库,已通过数字技术采集了68件革命文物、7500平方米建筑物、2平方千米纪念设施。通过建立县域红色文化大数据体系、建成金寨特色的红色数字展馆,我县完成了红色资源数据标注和关联,实现金寨红色资源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让革命文物动起来,红色文化活起来。”金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张乔说。
红色的基因,在金寨县处处可见。金寨已建成红军广场等红色文化地标580多处,建设传承红色基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48个,增设景观小品740余处,让红色文化做到抬眼可见、驻足即观。金寨县还成立了“红基因传承大队”,成员近400人,深入开展红色文化“进学校、进军营、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网络”活动。“下一步我们还将塑造红色城镇新形象、构筑红色教育新高地、引领红色老区新风尚,让红色基因渗入金寨的每一个角落。”张静辉说。
红色资源助振兴
在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有一家特殊的民宿。客人并不居住在村民的家中,而是住在古老的汪家老宅中。老宅在明嘉靖年间建成,已有400多年历史,革命年代,这里是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抗战爆发后,新四军第4支队兵站、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中共鄂豫皖区委都曾在此办公。
如今的汪家老宅依然保有古建筑46间,除了主屋展示大湾村的红色历史以及农耕文化之外,偏房被改造成为了民宿,让居住其间的游客有与众不同的体验。
“革命文物要保护好,也要利用好。文物可以被高高‘供起’,但也可以让他们融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之中,让其为群众的生产生活做出更多的贡献。”金寨县红色文物管理中心副主任黄世招说。因为革命文物有独特的严肃性,在其中建设民宿,一方面要考虑到对文物保护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顾虑是否影响革命文物的严肃性。对此,金寨县文保部门多方论证,多次与省、市专家讨论,最终才确定了在此进行尝试。“通过探索,我们让革命文物为大湾村发展旅游产业、乡村振兴贡献了更大的力量,汪家老屋的利用也被选为全省十大文物活化利用的优秀案例。”黄世招说。
丰富的红色资源早已成为金寨县发展的重要助力,金寨县立足于“两源两地” ,编制了《金寨县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金寨县红色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规划》等规划。金寨红二十五军军政机构旧址、革命烈士陵园、金寨县革命博物馆、花石乡大湾村四景区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举办了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长三角红色旅游创意发展大会等节庆赛事活动,将红色旅游推向新的高度;汤家汇、斑竹园、花石等乡镇无不将红色资源作为当地发展的重要禀赋。2021年,金寨共接待红色旅游游客325万余人,综合收入达到13.67亿元。红旅融合,金寨县的红色资源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让无数的当地群众受益其中。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136-9653-969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