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关于我们About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金寨,是一片红色的沃土,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数不清的红色故事,为后人留下了无数遐想。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金寨县众多的红色遗址也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访客,大家在红色遗址上瞻仰英烈,回顾那段峥嵘岁月。
 
新农校一角
金寨革命文物全省最多
1920年,金寨建立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红色的思想从此在大别上深处扎根,一直到1949年全境解放,在金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革命烈火生生不息、革命红旗高高飘扬;曾经爆发了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32师、第33师、红25军、重建的红28军等12支主力红军队伍;开辟了豫东南、皖西两块革命根据地;走出了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2支长征队伍;坚持了敌后三年游击战;领导和指挥了安徽乃至大别山区抗日民主救亡运动;有力地支援了皮旅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等战略的实施……在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先后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绝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有11000多人,占安徽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
“长期的革命斗争、伟大的革命实践,给金寨留下了丰富多彩、积淀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 ”说到金寨县的红色历史,该县文体旅局副局长张静辉充满了自豪。作为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金寨的革命文物数量为安徽之最,根据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该县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67处。共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0处(革命遗址215处),其中,国保3处9个点(革命文物2处8个点),省保10处42个点(革命文物9处35个点),市保17处23个点(革命文物12处15个点)。因为独特而丰富的红色资源,金寨县被确定为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是以“千里跃进、将军故乡”为主题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的核心区,也是全国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成立红色文物管理中心
在金寨县汤家汇镇,沿着蜿蜒的山路,就可以到达六安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笔架山农校支部旧址。 1924年,詹谷堂、袁汉铭等思想进步的师生在笔架山农校秘密传播马克思主义,詹谷堂在此发展了李梯云、周维炯等5名“青年读书会”骨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共笔架山农校支部。这些成员后来也大都成为立夏节起义的领导人及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力量。如今,农校遗址已在2020年下半年完成了一期修复,修旧如旧。笔架形态的青山对面,雄伟的农校大门再次立起,20间重建的校舍错落有致地坐落在山坡上,供游客遥思那段峥嵘岁月。
“金寨县革命文物众多,过去因为县里财力有限,很多文物处于散、乱、缺少管理保护的状态。从2018年开始,我县开始加大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力度,如今绝大部分革命文物都得到了保护、利用。
金寨县目前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革命文物保护工作领导组,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列入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公布《安徽金寨县革命旧址文物保护规划》《安徽省金寨县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3处(9个点)国保、10处(42个点)省保、17处(23个点)市保以及100余处县保单位的维修及环境整治方案,36处革命文物布展方案和13处(51个点)“三防”工程及33处白蚁防治方案。近年来,金寨县争取国家、省级资金1.6亿余元对100余处文物进行维修、三防、布展等;此外,县本级还投入资金近5亿元,对县内众多革命文物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和修缮。
金寨县还在全省率先成立红色文物管理中心,为56处重点革命文物配备保护员;同时,扎实开展“文物‘法人’违法案件”“打击文物犯罪”“文物维修工程”三项治理(行动),确保革命文物安全。
合作共建“安徽红色文化研究中心”
有形的红色文物需要保护,无形的红色精神也需要传承。在金寨县的鄂豫皖红军纪念园内,大别山红 色 电影展览馆成为当地又一处网红打卡地。在展览馆内,精心收藏、保护、放映了全国范围内从上世纪30年代至今的103部红 色 电影,用极其生动的方式向游客们展现胶片中蕴藏的红色精神。
“今天来这里参观一趟,真的是受益良多。 《风雪大别山》是我省第一部故事片,我还是第一次知道,等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把这电影找来认真看一看。 ”从合肥来此参观的游客驻足在 《风雪大别山》展厅中,尽管大屏幕上放映的电影片段中有不少黑斑,但大家仍看得津津有味。
“这几年,我们越来越重视红色精神的保护和传承,要把红色基因传下去,靠的不仅仅是一砖一石的遗址,也要靠蕴藏在文字中、音符中、胶片中的无形力量。 ”张静辉告诉记者,近年来金寨县成立了金寨县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与安徽大学合作共建“安徽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出版《金寨革命史》等红色书籍30余部,拍摄播放《八月桂花遍地开》《洪学智》等影片,并在今年开展了大别山红色民歌征集保护工作,挖掘、整理、传唱大别山区鲜为人知的红色民歌。
用活用好红色旅游资源
在花石乡大湾村,每到周末总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这座马鬃岭脚下的小山村,自从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前来考察了解精准脱贫实施情况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多由贫困户居住的汪家老宅,也摇身一变,成了当地最著名的旅游景点。
汪家老宅,在明嘉靖年间由汪氏族人修建,迄今已有400余年历史。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抗战爆发后,新四军第4支队兵站、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中共鄂豫皖区委都曾在汪家老宅办公。
如今的汪家老宅,古建筑共保有46间,主屋展示大湾村的红色历史以及当地的农耕民俗文化,老宅的一部分被改造成为民宿,民宿与民俗完美融合,每一间客房的设计风格均有不同。“真是没想到,大湾村里还有这么雅致的民宿,虽然就在景点旁,但这里一点都不吵闹,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 ”周末在此住宿的游客告诉记者。
“革命文物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如何将之用好用活,是我们文物保护部门的重要责任。在常年的保护工作中,我们觉得仅仅是把文物保护好还是不够的,如果能将文物融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让之服务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那比把文物‘供起来’,更有意义。 ”黄世招告诉记者。因为革命文物有独特的严肃性,在其中建设民宿,一方面要考虑到对文物保护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顾虑是否影响革命文物的严肃性。对此,金寨县文保部门多方论证,多次与省、市专家讨论,最终才确定了在此进行尝试。 “我们专门为汪家老屋的展览和民宿设立了规章,确保民宿经营不会影响到革命文物的保护。通过一番探索,不仅宣传了大湾村的红色精神,也为当地脱贫攻坚、发展旅游产业贡献了一份力量。汪家老屋还成为全省十大文物活化利用优秀案例。
多年来,金寨县坚持用活用好红色资源,让丰富的红色资源成为老区发展的重要推力。该县坚持立足“两源两地”定位,编制了 《金寨县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金寨县红色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规划》和 《金寨县汤家汇镇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等,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已基本形成。
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金寨县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红色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示范地。该县开发设计了“重走红军路”、唱红色歌、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等研学体验课程。 “今年,我县推出了以‘传承红色基因驶向两源两地’为主题的4条红色教育旅游精品线路,借助红色资源的开发,让更多的群众共享红色旅游发展的红利。